我不是孵蛋器--憤而提筆的懷孕日記

나는 아기 캐리어가 아닙니다 열 받아서 매일매일 써내려간 임신일기

作者:宋赫娜

譯者:陳宜慧

出版社:大塊文化

出版日期:2020-05-01

條碼:9789865406677

ISBN/ISSN:9789865406677

系列名稱:mark

定價:380元

購買電子書

數量 + -

作者自述懷孕過程的心理、生理,以及韓國社會對應孕婦的種種觀察,

呼籲女性的身體自主權

內容簡介

厭女韓國的憤怒孕婦!
那個位置是我的,請不要侵占、
我的身體是我的,他人不該主張。
為了「女人不用戰鬥的社會」,我今天也在奮鬥。


       作者宋赫娜在推特上的「懷孕日記〈@pregdiary_ND〉」,從第一篇文章《我不是孵蛋器》開始,不但引發有關懷孕、生產的網路熱議,更獲致眾多女性的共鳴。原本只是記錄自己懷孕過程的心理和生理,卻從中發現無論社會大眾、職場,甚至國家制度,韓國處處充斥著對孕婦、女性的無知、偏見和不尊重,讓她成了「暴力韓國的憤怒孕婦」,要憑一己之力戳破虛偽的母性神話。


       「我的日記既是為了自己,也是爲了揭露孕婦在缺乏關懷和制度的環境下,究竟過著什麼樣的生活。」因為要讓女性選擇懷孕,就應提供她們詳細的相關資訊,一般人也要努力了解並發揮同理心。自驗孕棒出現兩條紅線起,女性的生活其實就此天翻地覆,但自身卻徹底被生育權排除在外,充其量形同用於承載新生命的「工具」,並且任由指指點點⋯⋯
  「不要說不舒服。別人不喜歡聽。不舒服也要忍耐。」
  「孕婦可以喝咖啡?可以吃巧克力嗎?那個也能吃嗎?」
  「一不舒服就來醫院,那工作誰來做?」
  「要活動才會好得快啊!」
  「別人都挺過來了,不需要大驚小怪!」
  「就是要經歷自然產的痛,才顯得母親的偉大啊。」


       這些沒有地方傾洩,更沒有人願意傾聽的心情,作者決心代為發聲,並呼籲找回女性的身體自主權:發生在女性身上的事就該由女性選擇,女性的身體是女性的,非社會所有。

作者介紹

作者簡介|宋赫娜(송해나)


韓國30代女性,結婚生小孩後發現人們完全不關心自己過去的生活,就隨便稱呼自己「大嬸」或「孩子的媽」。作者定義的自己是喜歡酒和料理的自然人,反對歧視的女性主義者,現在則是全職育兒者。雖然有計畫地懷孕,但懷孕後卻經歷意想不到的難關。在懷孕期間領悟到孕婦的生活和痛苦被縝密地屏障,因而對此感到憤怒,所以將懷孕期間的心得、狀況與身體變化等記錄在名為「懷孕日記」的推特帳號上。現在則以同一個帳號紀錄育兒的女性故事。


譯者簡介|陳宜慧


政治大學韓文系畢業,現為專職譯者。

 

譯有《韓國明星都在吃的雞胸肉快瘦餐》、 《卡哇依手繪療癒插畫帖》、《福岡‧別府‧湯布院隨行聖經》等書。

好評推薦

審訂及推介序
陳勝咸 醫學博士
(前台南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部長、
教育部部定教授、
現任台南大安婦幼醫院院長)

   

        大塊文化出版社給我韓國宋赫娜所著的《我不是孵蛋器——憤而提筆的懷孕日記》書稿,以婦產科醫師為志業的我,心有戚戚焉,因我雖然不是孵蛋器(incubator),但我總戰戰兢兢把孵好的蛋,在子宮內的胎兒順利助生出來(labor),盡力使得母子均安,那我豈不是「助孵蛋器」了嗎?


       宋赫娜提到「我的身體是我的,但似乎不再受我控制,舉凡如吃喝的日常,一直到生產方法的選擇,整個社會儼然都可以主張我的身體」,我更是身有同感,和韓國、日本同樣是在東亞文化圈的台灣,更是有類似的問題,造成準備懷孕、懷孕中、產後的女性朋友,還要承受懷孕之外的壓力及負擔,如最近電影《金孫》,可看出來,作為女性都難,作為懷孕前、中、後的女性更難。


        本書作者宋赫娜在推特(twitter)上的懷孕日記(@pregdiary-ND),引起韓國對懷孕、生產等等的網路熱議,更獲得眾多女性的共鳴。她更記述:「我的日記暨是為了自己,也是為了揭露孕婦在缺乏關懷和溫度的環境下,究竟過著什麼樣的生活。」


        本人也重溫一次懷孕四十周的艱辛,不輸海軍陸戰隊的天堂路。分娩(delivery)也彷彿是登陸,把兵力從海上投射到陸上。


     本書是中譯本,本人榮幸獲邀為審校,也在審校後寫篇推介序,本書本人拜讀三次,其內容及感想一一如下:
     一、懷孕是一種女性的榮耀卻也增加生理及心理的負擔。又加上工作等等,會不會超出負荷,要女性扮演雙重生產者。 
     二、女性本身在懷孕中,身體不適、身體形象感、身體自主權、懷孕中的併發症或原本病症加重;從「表觀遺傳學」(epigenetics)的觀點來看,又會影響到胎兒,甚至成了「高危險妊娠」(high-risk pregnancy) ,真的很辛苦。
    三、「減壓」,任何對女性而言,都是困難的。
    四、少子化是整個社會所面對的問題,不宜也不能由女性完全承擔一切,更要建立友善的女性就醫環境、社會支持資源的總動員、人性的關懷…等等。
      五、本人三十年產科醫師的經驗(可參考PS.)。宋赫娜一些個人看法,給予較實證且有共識的評論,如子宮外孕(ectopic pregnancy),就不盡然適合用藥物。
     創造繼起之生命,是社會的共同願望及責任,以往「男主外,女主內」,反而在現代社會,女要主內也要主外(工作及面對家庭的一切),如何解決及配套是文明社會的指標及努力方向。大家一起體諒並體貼,一起努力吧!
       PS. 本人著有《產科醫師的好孕教室》,時報出版公司,二〇一九。可供參酌。


            寫於大安婦幼醫院
   二〇二〇年三月八日婦女節


推薦——拆除厭女文化的違建

跪婦諾拉(人權主義者、文字工作者)


       「懷孕都是這樣的!」「騙人毋捌生過囝!?」閱讀完宋赫娜筆下的暴力韓國社會,發覺不論是台灣或是韓國社會,習慣將每個孕婦不同的經歷扁平化,限縮懷孕差異的相關討論;見樹不見林,將孕婦的問題簡化成個人案例,欠缺系統性影響的思考,比如:職場欠缺同理心與工作量的調配,單單做比較或是批評孕婦的工作效能;鼓吹自然產,制度懲罰或嘲諷剖腹產,為母愛打分數;沒有母奶,也常見歸因為產婦不努力或是方法不對,而不顧產婦的意願,或是去檢討環境是否提供友善的支持等。在生產相關制度的現況,諸如:給付太低照護不足、職場歧視、勞動法條或制度設計,造成對女性的種種忽略或是壓迫,台灣或是韓國的狀況都極為類似。
 
       對於孕、產婦的保障,台灣有一項獨步全球,以考量女性生產風險為初衷的「生產事故救濟條例」,在二〇一五年立法通過,二〇一六年已開始實施,已稍微緩解婦產科醫師人力嚴重流失的問題。推動該項制度的「台灣女人連線」等婦女團體,多年來關注女性權益與健康,持續推動提高女性懷孕生產相關之預算編列、研擬合理制度與配套等等;近來更進一步倡議國家應該提供「哺育」的多元資訊給不同族群的媽媽選擇,而非只有推廣「母乳哺育」。並且逐步改善母嬰親善醫療院所的評鑑制度,持續呼籲尊重孕、產婦的自主選擇權。

 

       宋赫娜在二〇一八年間懷孕的日記書寫中,特別揭露她在地鐵上的遭遇,她指出:「在地鐵最容易了解韓國社會如何看待孕婦。」即便是對於韓國厭女文化已有粗略耳聞,但是讀及她搭乘地鐵遭受漠視或是言語暴力的切身經驗,還是讓人吃驚不已!在台灣大眾運輸系統中,讓座給孕婦的風氣已十分友善與普及,難以想像韓國孕婦的心理創傷。她逐週記敘孕期各階段身心變化的不適與面臨的困境,同時映照韓國社會欠缺同理心的無知對待,與對女性的身體自主權的暴力介入,程度相較於台灣,是更加坎坷嚴峻。

 

       宋赫娜疾聲呼籲:「發生在女性身上的事就該由女性選擇,女性的身體是女性的,非社會所有。」她以清晰明快的思路,破解韓國社會對於孕婦主體性的矛盾態度,從孕程中一一檢驗社會的無知與欠缺細膩考量的行政制度;以不畏懼被討厭的勇氣論理反擊,讀來快慰人心。

 

       女性在孕程中要獨自承受這麼多的焦慮恐懼與憤怒,即便是自己的枕邊伴侶或是家人都可能無法同理,也難怪孕婦感覺孤獨而無助。也許您是正準備懷孕或是正值懷孕期間的女性,或是已有生產經驗的,透過閱讀與爬梳宋赫娜的文字,相信將帶給您心靈上的指引與共鳴,從而穿越五里迷霧,辨識並拆除厭女文化的違建,見樹又見林地明白許多問題應當從系統的制度上去解決。

 

       性別平等的倡議,往往都帶著相對剝奪感,容易招惹反感,但是國家解決「低出生率」不應單對女性呼籲檢討,讓女性孤獨地承受痛苦。解決性別不平等、消除對女性的歧視壓迫,需要從個人到系統之間,不斷來來回回地討論、調整,讓扁平單一的視角變得更為廣闊、立體。所以宋赫娜才要不斷地說,不斷地呼喊:「我不是孵蛋器!」期待她的著作能引發台灣甚至是海外廣泛的共鳴與討論,改善不利下一代的處境。

目錄規格

前言 每個懷孕故事都不同
第1個月 我能順利完成懷孕這項任務嗎
第2個月 原來懷孕的故事這麼多
第3個月 我的小確幸被處以死刑
第4個月 不斷受挫的菜鳥孕婦
第5個月 暴力韓國的憤怒孕婦
第6個月 為何人們的無知理所當然,為何說明是我的責任
第7個月 對孕婦缺乏友善的國家
第8個月 害怕生小孩
第9個月 關於當媽媽這件事
第10個月 我之後的孕婦值得更好的生活
生產 「成功生產」?還是「被生產打敗」的戰鬥?
後記  為了不用戰鬥的社會,我今天也在奮鬥 

購買電子書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