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
有一個人,一直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。
在他小的時候,有人告訴他,你的體質適合到溫暖的地方居住,所以應該往西南的方向去,那裡有一座城市很適合居住。但是他不要。他想要挑戰寒冷的地帶。所以到他可以出發的時候,就往東北的方向去了。
但是那個方向走不通,他只好去了東南方。東南方也不通,所以他只好漫無目的地流浪。
有一天,他來到一個地方,這裡提供他一個工作,於是就住了下來。但是他也發現:這原來是當初別人建議他,可是他拒絕的那座城市。
過了幾年,他在這個城市裡成家立業。但是他一直在想:這不是我要來的城市啊。我什麼時候能再出發,去尋找我夢中的城市呢?
直到一個冬天早上,他起床讀一本書,抬起頭來看看窗外,突然明白:這個他從小拒絕住下來的城市,原來就是他一直在尋覓的地方。
這個故事講的是我自己。
對於自己的位置和方向,有人很早就知道。蔡志忠說,他4歲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愛畫畫,將來要當一個漫畫家。但也有人很晚才知道。我就是。
小時候,因為我行動不便,曾經有人建議我將來學好修鐘錶、刻印章之類;再長大,因為比較會寫文章,所以很多師長建議我將來應該往當個作家、進出版業,做些靜態工作的方向發展。
但是,少年時候都有叛逆心理。誰說身體行動不便就只能做靜態性的工作啊。所以15歲的時候,我雖然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,卻知道不要做什麼。絕不要做和寫作、出版相關的事。
進了高中,因為持續有數學、物理方面的興趣,所以到考大學、填志願的時候,我就在理組。不過人生有陰錯陽差。考大學前夕,因為師長提醒我台灣一些大學理學院的招生簡章上對「殘障者」(當時還不叫「身障者」)的限制,我只好改填了志願,後來跟著當時的熱潮,就讀了和國際貿易有關的商學系。
大學畢業後,短暫地從商失敗,因為負債累累,走投無路,開始接翻譯的工作賺一些收入。又因為翻譯的工作進了出版業。我的運氣很好。我在畢業後9年的時間裡,就當上一家規模還不小的公司總經理。然而即使在這家公司又工作了8年,我都仍然不認為做出版是我的人生方向。我總在張望其他的可能。
直到1995年底,一個寒冷的早上睡不著,起來隨手從書架上找了一本書來讀。那是戰國時期韓非子寫的書。我被他的著作所震撼,也體會到出版可以透過一本書來連接不同時空的心靈,才意識到這真是一個偉大的行業。
在快40歲的那天早上,我才突然發現,我自己尋覓的人生方向,原來就是出版。也發現自己何其幸運,原來這麼多年在無意識的拒絕中,其實我早已抵達夢想之地。
講這段經歷,是想解釋一下位置、方向和目的地之間的關係。不同的人,面對這三者有不同的處理方法。有的人一下子就先知道自己人生的目的地,當然也知道方向,因此很早就可以從自己的位置出發。有的人可能不知道目的地,只知道一個方向,但是中途又會一再改變,結果多年之後才有一天突然看清了方向,也知道了目的地。有的人可能不知道目的地也不知道方向,一直在原地打轉思考,結果有一天豁然開朗。
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途徑和可能,千萬不要以為別人的就是好的。自己一直尋覓不得,也請千萬不要沮喪。只要持續思索,答案總有一天會迸現出來。
我15歲的時候,可以說有夢想,也可以說沒有。
說有夢想,是因為那時我就決定將來一定要有一次大移動,去台灣。說沒有夢想,是因為對於自己將來要做什麼,我並沒有強烈的渴望。雖然我一直享受許多好奇與探索,但那些探索都說不上夢想。頂多是亂想而已。亂想,就是想想說說,說完也就放到一邊了。
真正的夢想不同。簡單地說,夢想就是在夢裡也會想的事,像是你心裡有了那麼一個心愛的人。如同戀愛,我們整天的心思都開始環繞著那個人活動。我們有了夢想之後,所有的心思也都會環繞著怎麼實現那個夢想而活動。
正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很早就確認自己的夢想,需要不停地尋覓,所以有關夢想的探索,還是越早越好。
少年階段,我們所有的好奇、玩樂、閱讀、交友,其實都應該是在幫助我們探索這件事情。
在人生的旅途上,15歲之前,有點像是在家裡只能聽父母吩咐、安排要去哪裡郊遊;15歲的時候,我們好像踏出家門,拿著旅途上要讀的書,在樓下和鄰居、朋友興奮地討論接下來要去哪裡。至於再晚一點,其實就已經要踏上旅程了。
在15歲左右,如果能把夢想這件事情想得清楚的話,最大的好處,就是比較可能明白自己在高中畢業之後,是否需要讀大學,或是需要讀什麼樣的大學科系。這樣,接下來就開始了自己的旅程。
相反地,如果沒有把這件事情想得清楚,只是想先進大學再說,那麼不但會延後人生旅程的開始,還可能因為無目的地讀了一個大學科系,而就此讓那個科系影響接下來的行程。
打個比喻。如果先有了一個人生的方向再去讀大學,很像是知道自己要去哪裡才去搭一輛公車。如果沒有人生的方向就只是先進大學再說,很像是不知道要去哪裡,先去搭一輛公車再說。所以不只延後目的地,也會因為隨便搭上的那輛公車的去向,而就此走去了那個方向。
我聽到有人跟我說,他也很希望自己在填大學志願的時候能夠結合人生的方向,但他就是不知道該填什麼。我的建議是:不是最感興趣的,就是最好奇的。或者,暫時填你安心的也好。
我當年的情況,也是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方向,讀的科系也不是自己真正感興趣的。但只要持續把探索人生方向的這件事情放在心上,就算延後發生,有一天我們還是會遇上自己的答案。
*本文轉載自獨立評論